近年来,澧县财政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目标,围绕绩效评价“3个100%”的工作要求,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积极推进预算绩效体系建设,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纵深发展,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
一是狠抓源头,念好事前“紧箍咒”。注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做好绩效评估前期工作,聚焦2023年新增的项目资金,要求各单位编制好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县财政选取县统计局“2023-2025年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经费”项目,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事前绩效评估,经过前期调查、电话询问、现场交流等方式,将普查经费从507万评估至242万,审减金额265万,审减率52.27%。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为各预算单位敲响了事前绩效评估动员令,描绘了预算绩效管理年度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细化优化,握好绩评“估量尺”。一是目标全覆盖。2022年绩效目标涵盖全县132家预算单位249个项目,涉及项目金额27.27亿元,实现四本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明确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主体责任。二是指标再细化。引进专业力量,解决好“量化”问题。对于2022年的绩效目标,继续通过聘请三方机构的专业人员,逐个单位面对面的辅导督办,将三级指标细化量化至13个以上,绩效目标的填报更加完整、精细,与预算匹配度更高。三是检验多方式。通过绩效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上年度绩效指标是否合理,是否细化、量化,通过不断的积累,绩效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化、可量化。
三是扩面提质,织好事后“评价网”。围绕绩效管理环节,坚持对项目评价和评价体系工作实行“双监控”。一方面延伸绩效评价项目范围,呈现项目选取“多样化”。2022年财政评价项目的选取由单一向多维转变,除选取单位整体、重点关注的项目外,还从专项债、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社保基金项目中分层次均衡选取评价项目,进一步扩大了绩效评价影响力。另一方面,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三并行”,进一步提高各单位绩效管理意识。
四是强化约束,建好问效“防火墙”。一是强化监督效能。2022年在选定财政评价的项目和单位时,县人大全程参与监督,并选定其中8个项目和单位,上门参与三方机构的评价进点、现场调查等工作,促进财政评价过程更高效,内容更完善。二是强化整改落实。及时将2022年财政评价、运行监控、重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全面反馈至相关单位,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指导督办,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三是强化结果应用。对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予安排预算。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绩效评价、审计发现实施效果不明显、问题较为突出的项目,相应压减或取消安排预算;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2022年收回单位结余资金1.78亿元。
五是导向明确,用好考核“指挥棒”。聚焦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方法全面具体落实到预算管理全过程。在实际管理中,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了县委绩效考核内容,有力推动绩评工作落地见效。依据年底绩效考核结果,对部分绩效管理不力、预算执行不到位及重点绩效评价结果为“中”、“差”的预算单位予以考核扣分,进一步压实了各预算单位绩效管理责任,不断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