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北京监管局对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工程和京*高速公路(东五环—东六环)加宽改造项目两个资金量占比大且具有代表性的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了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为进一步提高项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北京监管局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着力提升重点绩效评价质效。
一、找准定位统筹谋划,做好评前部署
高速公路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等特点,本次绩效评价,北京监管局针对项目特点聚焦工作目标、评价指标、结果应用找准定位,统筹谋划评价工作,做好评前部署。一是聚焦工作目标,组织研学相关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操作指南和答疑指导,吃透政策精神,找准政策目标要求定位;二是聚焦评价指标,从政策立项依据充分性、绩效目标明确性、资金分配合理性、制度健全及执行有效性四个方面,结合项目特点逐项分析各个评价指标,找准评价指标内涵定位;三是聚焦评价结果应用,拟定事前、事中和事后整体工作计划,强调评价工作全过程与调研相结合,做好“整改提高”后半篇文章,找准评价结果导向定位。在夯实上述评前准备业务工作基础上,北京监管局专门抽调4名有绩效评价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成立绩效评价专项工作小组,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工作步骤和时间结点,下发进点通知,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市级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召开进点会和联席座谈会,充分座谈交流,全方位了解项目背景和项目开展情况,为后续开展评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丰富方法精准评价,做实评价工作
本次绩效评价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力求做深做精评价质量。一是丰富评价方法,工作小组综合运用选点调查、访谈座谈、资料核实、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照指标体系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和横纵对比分析,深挖疑点问题,对重点调查事项进行现场核实,实地翻阅凭证、监理月报、台账等项目资料,查看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及项目库管理系统;同时深入施工现场一线,了解项目进程,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做到资料核查与现场查证相互印证。二是加强有效沟通,对评价过程中的特殊事项及时向财政部汇报沟通,明确评价口径;制作工作底稿,与被评价单位及时交换意见,对存在疑义的扣分事项加强沟通,反复核实相关资料,确保得分有因,扣分有据;同时针对高速公路项目特点虚心向相关行业领域专家请教和咨询,使评价结果更加专业、权威。
三、举一反三强化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评价闭环管理的最后一步,也是检验评价工作质效的关键所在。工作小组一是及时将最终评价情况反馈项目单位,并督促其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形成评价结果上报,并继续开展问题的后续监管,要求项目单位和管理部门举一反三,形成长效约束机制,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二是结合项目开展情况,积极发挥好“以点带面”作用,及时总结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做法,借助典型示范经验和模式,解决项目共性问题,推动相关单位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双提升”。三是与地方主管部门一起跟踪项目实施建设和资金管理情况,形成持续监管压力,发挥绩效评价监管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