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军省长强调政府投资不能无质量的投资,不能无效益的投资,要牢固树立质量效益意识,凡是需要使用财政资金的,必须算好经济效益账、社会效益账、投入产出账,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为助推“十四五”时期全省交通高质量发展,全面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着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省财政厅投资评审中心圆满完成贵州省高速公路绩效评价任务,全面客观总结现阶段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综合效益。
一是项目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对1992年以来贵州省建设和运营的111个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涉及高速公路总里程9574公里,全面摸清贵州省高速公路资金构成、债权债务、经营管理,以及PPP模式建设等情况。按照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从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四个维度开展了绩效评价,全省高速公路绩效评价等级为“良”。通过对高速公路项目投入运营、产出效益的系统评价,进一步了解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对“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事业、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全,评价层级深。按照行业主管部门、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等参与方在规划设计、立项批复、资金筹措、建设运营等各环节职能职责,以及高速公路项目在宏观社会经济、中观收支运营、微观建设管理等层面的作用与贡献,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指向明确、点面结合,既关注项目建设实施、资金使用、投入运营等情况,同时精准反映政策导向,科学合理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结合项目特点,赋予行业主管部门、建设运营公司、高速公路项目等各层级相应分值,实现对不同层级、不同层面的全面评价。
三是绩效评价方法新,建议针对性强。除传统评价方法外,创新使用量化分析法,按照“大数据+模型”方式,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加强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集体“头脑风暴”共解评价难题。通过数字建模,将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发展指标间接的经济贡献等不具体、模糊的因素用具体的数据表示,达到效益量化分析的目的,纵向分析我省“十三五”时期各年度高速公路综合效益,横向与相邻相似省份分析比对,确保我省高速公路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实施必要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同时为下阶段高速公路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