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是党执政为民、永葆初心的具体体现。财政部四川监管局注重优化监管制度,明确监管目标,全面提高预算单位预算监管水平,推进政策落实与完善,提高财政预算支出效率,助力中央预算单位过好“紧日子”。
一、优化方式,提高预算监管水平
一是注重预算闭环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把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审核指导思想。在全面完成“一上”预算编制审核和按照财政部授权决算审核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将监管工作全面融入中央预算单位,确定分年度、分步骤监管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监管工作流程和方式,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监管。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监控,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一方面,全面实施财政授权支付动态监控。加大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的监控力度,重点关注资金用途、经济分类、功能分类、支付方式、结算方式、收款人等要点,及时纠正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严格审核预算单位国库直接支付申请,重点审核项目立项、工程进度、施工合同等材料,剔除超过直接支付额度的申请,确保直接支付资金安全、合规。三是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注重监管成果运用。严格开展银行账户开立审批,变更、撤销备案和年检工作,与财政授权支付动态监控有机结合。对动态监控预警的账户问题,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开展排查。
二、用好抓手,推进政策落实与完善
在不断强化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四川监管局注重以预算监管工作为抓手,加强政策贯彻落实,使预算单位过“紧日子”成为常态。一是加强财税政策宣传。有效运用监管手段,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加强属地中央预算单位财政监管等多维度系统宣传中央财税政策。二是寓服务于监管之中。主动上门开展调研,统一优化工作模版,提前列明需要提供资料清单及工作完成时间节点,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化水平。三是积极发挥“探头”作用。收集整理预算单位意见与需求,及时向财政部提出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政策的意见建议。
三、强化绩效,助力过好“紧日子”
四川监管局充分发挥就地就近优势,强化事前事中日常监管,健全中央预算单位全链条管理,用绩效结果督促预算单位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一是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在预算执行环节纠偏纠错。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强化事中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和纪律约束,持续在预算执行中“纠偏”。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使决算数据更加真实客观。结合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靶向”开展现场审核,提高审核质效。督促问题整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预算单位沟通,督促纠正整改,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成果运用,加强问题梳理,深入分析原因,针对预算执行的难点和堵点,加强沟通交流,督促部门预算编制规范精细、科学合理,把决算审核成果真正反馈、体现到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等的各个环节中。三是坚持效果导向,提高中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压缩“小、散、乱”一般性项目,确保重点项目和刚性项目。加大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整性、可行性、适当性和经费需求真实性、合理性开展审核,督促预算单位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加力推动中央预算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从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资产处置管理等各个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全面提升中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助力过好“紧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