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濮阳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服务濮阳发展大局,不断完善制度,推动工作创新,强化目标审核,规范评价程序,着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制度建设保先行。形成以《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为主体,涵盖2个协作机制和5个关键环节的“1+N”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并印发《濮阳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濮阳市本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为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政策可依、有办法指导、有规程规范。
二、濮阳模式助提升。服务濮阳发展大局,以“夯基础、重规范、提效率、上台阶”为目标,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统筹调控能力,确保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形成了“政府主导、人大监督、财审联动、部门协同”的预算绩效管理“濮阳模式”,有效推动了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绩效目标强管理。突出目标导向,着力提高绩效目标编审质量,实现绩效管理关口前移。一是在编制2021年部门预算时,要求涉及61个部门的286个事业发展类项目同步设置绩效目标,未按要求设置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不得安排预算。二是选取市住建局、市科技局等10个单位作为部门整体目标设置的试点单位,推动整体目标设置进程。三是将审核通过的绩效目标同步报送人大会审议,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四、投资评审拓效能。注重把好财政资金第一道关口,树立“大绩效”工作理念,拓展投资评审职能,主动将财政投资评审和投资项目审计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2021年,审核投资项目50个,审减金额6.4亿元,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五、绩效评价见实效。通过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收回2020年项目结余资金1.37亿元,统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亟须资金支持的领域。严把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关,优选涵盖农业农村、教育、科技、民生等市委、市政府重视、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109个项目和4个部门整体,评价资金总额20.3亿元,实现了“评价范围广、资金规模大、涵盖主体全”的突破。
六、评价结果硬约束。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着力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严格反馈整改,硬化激励约束。通过绩效评价,形成了绩效评价相关项目2022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建议,其中取消项目35个,压减项目20个。建立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年度项目结余资金收回、当年预算资金拨付和下一年预算资金安排重要依据的长效机制,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形成了“向绩效要财力”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七、协作推进有真招。一是拓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与第三方合作,通过政府采购优选国内知名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协助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参照中央、省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按照“既节约财政资金,又确保第三方评价质量”的原则,制定出台《濮阳市市级绩效评价购买服务项目支出标准的指导意见》,对规范绩效评价购买服务项目支出提供了依据。三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印发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考核办法,促进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