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财政厅

首页> 各地政策>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创建“五方协同共问效”机制 实现向绩效管理要财力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1-12-13

QQ截图20211211132834.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随着减税降费不断深化落实,叠加新冠疫情冲击,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同时部分财政资金低效无效“趴账”占压现象突出。济南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以绩效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流程再造,创建“三个挂钩”、“四个精准”、“五方协同”工作机制,实施“一张网”监管、“一盘棋”联控、“一体化”治理,让资金“趴不下、闲不住、动得了、用得好”,为实施“六保”“六稳”、减税降费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财政高质量运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创建“一盘棋”监管机制,推进预算精准编制和绩效精准考核

  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研判预算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研究协商解决问题方案,部署开展联合专项治理行动。为强化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工作,五方联合召开预算编制工作座谈会和通报会,开展重点资金专题调研,开展部门预算核查,全方位精准审查预算编制。近年来,联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费用财政补贴政策、公交成本规制财政补贴政策、东部城区四库连通工程项目等进行事前绩效评估和论证,提高了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绩效。

  一是实施预算精准编制,让资金“趴不下”。建立项目预算安排与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以及上年预算执行绩效情况“三个挂钩”机制,在编制2021年部门预算中,对市级606个预算单位1336个项目预算编制全部实行“三个挂钩”,涉及资金1541.8亿元,审减550.42亿元,审减率35.7%。选取高架路道路保洁项目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试点,突出“以事定钱”、“成本管控”、“花钱问效”,财政支出标准由原11.77元/平方米核减为9.9元/平方米,项目预算调减890万元,调减率19%,解决了多年来预算不实不准、服务标准无法衡量和考核标准无依据的问题。

  二是实施精准考核,让资金“用得好”。从2019年起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各部门单位预算资金安排与绩效挂钩,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引导各部门单位严格按精准、绩效原则合理使用财政资金,“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切实提高预算绩效水平。如,预算单位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事前评估、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自评全覆盖,达到人人“讲绩效、抓绩效、重绩效”。市住建局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组织城建计划事前评估,经评估,2020审减资金86.8亿元,综合核减率23.32%,2021年审减45.41亿元,审减率20.4%,2022年审减52亿元,审减率24.98%,2021年市科技局对12个科技重大专项开展全生命周期跟踪评估,压减当年项目资金30亿元,完善年度目标任务11个,优化政策3项。通过用好考核“指挥棒”,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改革落实落地,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二、创建“一张网”联控机制,推进预算精准执行和资金精准盘活

  打造“五方联控平台”,实施“线上线下”预算执行全过程联网监督。联网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市纪检监察系统监督体系、市委组织部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市财政管理信息平台、市审计监督体系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同时,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行绩效信息全流程线上管理,共同监控预算执行进度等情况;五方联合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专项监督检查,推动解决近年来审计部门提出的长期存在的重点项目推进缓慢,造成预算执行效率低,资金滞留闲置占压沉淀浪费大等突出问题。

  一是实施预算精准执行,让资金“闲不住”。设定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支出率、预算到项目率3个反映预算执行效率的基本共性绩效指标,对市直部门进行考核约束,并严格实行按项目实施进度及支出进度分期拨款,除个别必须一次性付款项目外,原则上全年性且金额较大的项目,至少分三次拨款,每次拨款部门单位办结时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通过“三三”制拨款,2021年有效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占压约40亿元,有效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二是实施精准盘活,让资金“动得了”。用好“预警”、“冻结”、“复活”三个按键,在预算执行环节健全“项目绩效跟踪监控+支出进度和资金闲置预警整改+动态精准盘活”机制,2021年,五方联动联合开展“强化预算执行清理沉淀资金防止损失浪费”专项督查,对预计年底无法支出的项目资金及时收回,年底前全部盘活市本级“趴账”资金9.72亿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建“一体化”治理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监管形成合力

  强化职能分工,建立健全五方协同联控机制:市人大强化依法监督,聚焦重点问题,推进完善制度机制,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全覆盖、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监督优势,将预算绩效监督内容纳入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工作重点事项,强化源头防控;市委组织部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重点跟踪监督考核指标实现情况;市财政局实施精准监督,严格审核预算,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及时清理收回沉淀资金;市审计局对情况问题严重的重大项目实施专项重点审计,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将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